修辦津要_前人大姑修辦因緣_道務運作
01.發一崇德有那些特色?
答:(1)具有學界道場。
(2)集體領導,整體帶動的運作方式。
(3)忠義字班的行政體系。
(4)五年進修班之完整教育制度。
02.發一崇德「三界一元化」之意義為何?
答:道務聯繫一元化,使道場運作沒有斷層,人人適才適所,參辦道場。
03.發一崇德修辦之領導及帶動理念為何?
答:集體領導、整體帶動。
04.發一崇德之連絡體系是透過何架構?成立於何時?
答:忠義字班。民國七十三年(西元一九八四年)。
05.在忠義字班的架構下,凡所有道親,當有何種精神?
答:守忠盡義的精神。
06.學界在忠義字班架構下,從策劃中心到各區皆分八組運作,何謂八組?
答:道務組、班務組、文書組、活動組、社教組、社服組、總務組、大事紀組。
07.前人老為了造就人才,於何年建立五年進修班道場教育制度?班名為何?
答:民國七十五年(西元一九八六年)。
新民班、至善班、培德班、行德班、崇德班。
08.發一崇德各項道務工作之推動方式為何?何時開始運作?
答:十組運作。民國八十二年(西元一九九三年)。
09.所謂十組運作,十組為何?
答:道務、班務、文書、社教、社服、總務、服務、接侍、炊事、大事紀。
10.「大願達成標準修道人」,前人慈示成為標準修道人之具體作法?
答:(1)涵養內德。
(2)超越障礙,化阻力為助力。
(3)廣結善緣,圓融人際關係。
(4)展現生命力,落實修辦。
(5)以有限的生命力,開創永續慧命。
11.《標準守則》中,符合標準講師之具體作法為何?
答:(1)內德涵養之要求。
(2)事功圓融之作法。
(3)對道有信心,對天命肯定。
(4)對成全道親的具體作法。
(5)對護持道場的具體作法。
(6)對十組運作的具體作法。
(7)對各佛堂之間如何崇禮尚義。
12.《標準守則》中,符合標準壇主之具體作法?
答:(1)內德涵養之要求
(2)事功之基本火候。
(3)對成全道親的具體作法。
(4)對道務開創的具體作法。
(5)為貫徹「集體領導、整體帶動」與「十組運作」的具體作法。
(6)對護持道場、護持佛堂之具體作法。
13.《標準守則》中,標準義字班之作法?
答:(1)護持道場,傳達執行宣布事項。
(2)勇於負責基層道務。
(3)化解本壇人事問題。
(4)連繫開好相關會議。
(5)注重崇禮尚義之關照。
14.《標準守則》中,標準忠字班之要求?
答:(1)具無私無我奉獻精神。
(2)安分守己、見道成道。
(3)磨煉策劃領導能力。
(4)主動關心濟弱扶傾。
(5)出席相關會議,護持決議,貫徹執行。
(6)道場活動分工全力配合。
(7)瞭解前人修辦理念,傳達基層建立整體共識。
(8)重視整體道場和前人召集會議,不能以辦道或其他理由不參加。
15.達成標準佛堂之八項成績為何?
答:(1)達到自訂五常德之目標。
(2)三多績效達二多。
(3)壇主班出席率達到80%以上。
(4)壇主達成三清四正。
(5)對本區本道場道務中心之人力配合度。
(6)對本區本道場道務中心之財力配合度。
(7)忠誠護持度。
(8)壇主具正知正見。
16.就整體而言,達到標準道場之具體表現是什麼?:
答:創造三多四好。
17.前人在二○○○年初,慈悲勉勵吾們辦道行事之心態為何?
答:以無為之心,行有為之事。
18.仙佛慈示「慈悲喜捨」之現代意義?
答:只有奉獻沒有條件之謂慈。
只有犧牲沒有自己之謂悲。
只有義務沒有權利之謂喜。
只有付出沒有佔有之謂捨。
19.仙佛慈示學修講辦行如何具體實踐?
答:學道在日常,修道在心腸,講道在性上,辦道在道場,行道在身上。
20.白陽聖經—道之宗旨,歷經三代的三才,約多久方批著完成?
答:七年。
後學 恭錄自光慧修辦叢書23_修辦津要_第29-34頁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