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8月4日 星期一

(全)台北道場崇德學院第十三-二十屆講師培訓班期末測驗(題庫)

日期:  班員姓名:  上課佛堂:  所屬佛堂:  所屬地區: 
@本試卷共40題,第1-30題每題2分,※第31-40題每題4分;合計100分@
***  以下為後學整理之答案,便於同修研讀,若有錯誤請各位前賢多多指正。(尚缺11)
路祖於何年,奉天命掌白陽道盤?[15.19]P8
答:清光緒三十一年三月十五日〈西元一九0五年〉。
路祖歸天後,顯化一百天,曾借何人竅?口吐何妙典?說何經傳世?[17]P9
答:借山西楊春齡竅。口吐《金公妙典》;說《彌勒救苦真經》傳世。
路祖當時操辦道務,佛規訂定,超拔一層父母須渡多少人?[18]P9
答:100人。
師尊之姓、名、字、聖號為何?[15.16.17.18]P10
答:姓張、名奎生、字光璧、聖號天然古佛。
師尊說:自古道行有真因,因時因地更因人,下一句為何?[17]P21
答:人間無不忠孝聖,天上無無功德神。
師尊說:修道容易了道難,只許有功不許有過,如若前功後過,則如同甚麼?[19]P21
答:如同千日打柴一日燒。
中華聖母之姓、名、字、道號各為何?成道後老母封何聖號?[15.17.18]P12
答:姓孫、名素真、道號慧明、聖號中華聖母。
師母那裡人,生於何時?[19]P12
答:山東單縣人,生於清光緒廿一年〈西元一八九五年〉八月廿八日
 4  老前人慈語:信仰宗教要保握怎樣的境界?[13] P18
答:「天人合一」「萬物一體」、「物我相忘」的境界。
4 老前人之姓、名、字、號為何?成道後上帝敕封何聖號?[15]P14
答:姓韓、名恩榮、字雨霖,號白水老人。白水聖帝。
老前人三期肺病,經濟公活佛點化,心中發何誓愿,從此肺病不藥而癒?[17,18]P14
答:如果病好了,事業全不做,家也不要,一心替天辦道。
白水老人說,修辦道須自己完成,所以當要如何?[15.19]P18
答:要自修、自辦、自覺、自動、自強。
4.白水老人說,真正孝順父母當如何?[17.18]P18
答:救父母出苦海,名留後世。
前人慈悲「如何讓身心靈健康」中,「心」的健康作法有二?[13]
答:1.適度控制情緒。
2.去三毒發四無量心。
 5  前人揭橥之開荒原則爲何,以便造就國外人才?[13]
答:本國人辦本國事,本地人辦本地事。
前人慈悲「真修實煉的功夫」,期許應以「三明治」及「四勿湯」來涵養我們的心性,「三明治」及「四勿湯」各指什麼?[13]
答:三明治---心地要光明、行事要光明、言談要光明。
四勿湯---勿生氣、勿固執、勿自私、勿設限。
前人昔在大陸,曾因閱讀那一本書,因而發心開荒辦道?[13]P24
答:洞冥寶記。
前人慈示修辦之「四真」為何?[15]P26
答:修道要真修,辦道要真辦,行道要真行,成道要真成。
5  前人慈示之「三和」及修辦之「四真」各為何?[20]P26
答:三和:和諧、合作、和平。
四真:修道要真修,辦道要真辦,行道要真行,成道要真成。
前人慈示德行涵養之實踐,對乾道要求「理直氣和,得理且饒人」,切實做到怎樣的涵養?[13.20]P27
答:心誠、色溫、氣和、辭婉。
前人慈示提倡之「三保」為何?[13.20]P26
答:保護自己、保護前人、保護道場。
5  前人慈示「修道三不離」為何?[13]P26
答:不離前賢、不離道場、不離經典聖訓。
前人慈示德行涵養之內、外德各為何?[16.17.18]P27
答:內五德:溫良恭儉讓;外五德:恭寬信敏惠。
5  前人首次謁見師尊,蒙師尊慈勉哪些話?是日後前人修辦最大的原動力?[17.18]P23
答:你願意學觀音菩薩,依定能成功,我等你,錯不了,錯不了。
5  前人慈悲崇德學院之院訓為何[17.18]P40
答:敦品、崇禮、志道、立德。
5  前人曾請示師母:「天命要如何追?怎麼知道己經追到天命」?師母如何慈示?[18]P25
答:師母說:「將來你渡人,有人求道,越渡人越多。講道有人聽,越闡越廣。這就是表是天命普照著你。如果你渡人,沒人求道,講道沒人聽,越講人越少,這就表是天命逐漸離開你。」
前人修辦之精神,集三家於一身,此三家所指為何?[19]P26
答:(1)宗教家的情懷。
(2)企業家的眼光。
(3)教育家的精神。
5  前人為創造標準一貫道場,期望從平安達到標準,我以慈勉大家不可「三較」,當力行「三保」,何謂「三不較」?何謂「三保」?[18]P25
答:三不較:不比較、不計較、不亂叫。
三保:保護自己、保護前人、保護道場。
5  前人慈示之五大原動力為何?[20]P27
答:向心力、結合力、推動力、凝聚力、團結力。
6  莊子逍遙遊:要達到「至人無己,神人無功,聖人無名。」之境界,須要有怎樣的功夫?[13.20]P120
答:無待。
莊子逍遙遊:至人無己;神人無功,聖人如何?[16.19]P119
答:無名。
6  莊子逍遙遊:乘天地之正,御六氣之辯。六氣」所指為何?[13.15.20]P120
答:六氣即陰、陽、風、雨、晦、明。
6  莊子德充符:自其異者視之,肝膽楚越也;自其同者視之,萬物皆如何也[13]P120
答:萬物皆一也。
6  莊子秋水:道人不聞至德不得,大人如何[13.16,20]P120
答:無己。
 6  莊子達生:「夫忿滀之氣,散而不反,則爲不足,上而不下,則使人善怒,下而不上,則使人如何?,不上不下,中身當心,則爲病。」[13.20]P121
答:善忘。
6.莊子秋水:井不可以語於海者,拘於虛也,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,篤於時也;曲士不可以語道者,如何也?[20]P120
答:束於教也。
7.清靜經:夫人神好清,而心擾之,人心好淨,而慾遷之,如何?而心自靜,澄其心,而神自清。[13.20]P113
答:遣其慾。
7.清靜經:雖名得道,實無所得,為化眾生,名為得道,能悟之者,可如何?[13,20]P113
答:可傳聖道。
7.清靜經:即生貪求,即是煩惱;煩惱妄想,憂苦身心,便會如何?[13.15.16.20]P114
答:便遭濁辱,流浪生死,常沉苦海,永失真道。
7.清靜經:眾生之所以不得真道者,為如何?[13,20]P114
答:有妄心。
7.清者濁之源,動者靜之基,人能常清靜,則如何?[16.19]P113
答:天地悉皆歸。
8老子言:我有三寶,持而保之」,請問是哪三寶?[13.15.20]P114
答:一曰慈,二曰儉,三曰不敢為天下先。
8.老子言“________之門,是謂天地根,綿綿若存,用之不勤。[15]P115
答:玄牝。
8.老子言:虛而不屈,動而愈出,下二句為何?[19]P115
答:多言數窮,不如守中。
9.道德經:是以聖人常善救人,故無棄人,常善救物,故無棄物,是謂什麼?[13.20]P115
答:襲明。
9道德經:夫物芸芸各歸其根,歸根曰靜,靜曰什麼?[13.20]P115
答:復命。
9道德經:天長地久,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,以其不自生,故能長生,是以聖人如何?,非以其無私耶,故能成其私。[13.20]P115
答:後其身而身先,外其身而身存。
9道德經:不尙賢,使民不爭;不貴難得之貨,使民不爲盜;如何?,使民心不亂。P116[13.16.20]P116
答:不見可欲,使民心不亂。
9.道德經: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,以其如何,故能為百谷王?[16]P115
答:以其善下之。
9.道德經:不出戶,知天下;下二句為何?[19]P117
答:不窺牖,見天道。
10仙佛針對學、修、講、辦的期勉比喻中,學道如什麼?,宜溫不宜焰,宜謙不宜滿。[13.20]P153
答:朝陽初現。
10  仙佛針對學、修、講、辦的期勉比喻中,修道如什麼?,心地上無波濤,隨在皆風恬浪靜。13.20]P153
答:明鏡止水。
10仙佛慈訓:夫天下無不可成之事,所貴在什麼[13]
答:所貴在力行。
10.仙佛慈示學修講辦行如何具體實踐?[13.16.17.18.20]P33
答:學道在日常,修道在心腸,講道在性上,辦道在道場,行道在身上。
10.仙佛說真正的強是什麼?[15.16.19110]P128
答:能降伏其心,能低心下氣;做人所做不到的事,慰人所不能忍的事情。
10  力佛在學修講辦的期勉中,比喻講道要如什麼?一言一語皆菩提,一動一靜含智慧。[16]P153
答:珠璣生蓮。
10  仙佛慈示「慈悲喜捨」之現代意義?[18.19]P33
答:只有奉獻沒有條件之謂慈。只有犧牲沒有自己之謂悲。
只有義務沒有權利之謂喜。只有付出沒有佔有之謂捨。
11  濟公活佛三大弘願為何?[13.20]P136
答:1.在先天渡化眾生,達本還原。
2.在後天,移風異俗,實踐世界大同世界。
3.繼往開來,復興中國固有文化。
11  師尊慈訓:諸君觀今世之波瀾詭譎,導因何處?[15.16]P133
答:無非貪瞋痴,因循推演。
11  師尊說:自古道行有真因,因時、因地更因人,下一句為何?[18]P21
答:人間無不忠孝聖,天上無無功德神。
11  師尊說:修道當如何尊師命?[18]P21
答:未命不敢先,即命不敢後,有命不可違,無命不敢自專。但如濟世救人、仁義道德之事,又另當別論。
11  老師說現在修道人,最大的障礙是什麼?[15]P126
答:只想問別人,不問自己。
11  老師說修道不要把它當作是一種什麼?而要把它當作什麼?[16]P126
答:不要當作壓力,而要當作本分。
12  師兄作何愒闡述修道四門課程?[16]P136
答:修道品格驗當先,再培功德立志前,火候煉足性光現,博文約禮法聖賢。
13.聖經「以馬內利」之意涵?[13]P122
答:即上帝與我們同在。
12.聖經中的「耶和華」這個稱呼在原文中的意義是什麼?[16]P122
答:自有、永有的衪。
13。馬太福音第三章,「我是用水給你們施洗,叫你們悔改,但那在我以後來的,能力比我更大,我就是給他提鞋也不配。他要用什麼?給你們施洗。」[13.20]P122
答:聖靈與火。
13啓示錄提到末日的審判:「……,若有人名字沒有記在生命冊上,他就被扔在火湖裡。」此處「生命冊」暗喻什麼?[13.20]P123
答:求道之龍天表文。
13.耶穌曾於1991年於印尼借竅說到:當時預示什麼_____禮,即是明師一指。[13.15,16.19]P125
答:覆手禮。
14.《華嚴經》告訴我們:「假使百千紉,所造業不亡,___________,」。[15.16.19]P94
答:因緣會合時,果報還自受。
14.法華經:最後一品由東方來會的,是哪一位菩薩?[16]P108
答:普賢菩薩。
14.法華經:序品中,哪位如來暢演法華,如是二萬佛同一字又同一姓?[16]P108
答:日月燈明如來。
14.《法華經.第一品》釋迦牟尼佛入定現瑞後,是誰啟問此因緣?又是誰回答?[19]P105
答:彌勒菩薩啟問,文殊菩薩回答。
15.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密多故,能如何?[15.19]P95
答:心無罣礙,無罣礙故,無有恐怖;遠離顛倒夢想,究竟涅槃。
15.菩薩以四攝法來廣結善緣,其內容為何?[17,18]P61
答:佈施、愛語、利行、同事。
16.《永嘉禪師證道歌》:無明實性即佛性,按下一句?[16]P112
答:幼化空身即法身。
16.《永嘉禪師證道歌》:一月普現一切水,一切水月一月攝,__________,我性還共如來合。[15.19]P112
答:諸佛法身入我性。
17,孟子:大丈夫對於富貴、貧賤、威武應如何為之?[13.15.20]P87
答:富貴不能淫,貧賤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。
17,孟子:是故君子有什麼?,無一朝之患也。[13.20]P88
答:終身之憂。
17.盂子:__________所以事天也;__________所以立命也。[15.17]P89
答:存其心,養其性。殀壽不貳,修身以俟之。
17.孟子:山徑之蹊間,介然用之而成路,__________,則茅塞之矣·[15.16]P90
答:為間不用。
17.孟子:公孫丑問「敢問夫子惡乎長?」孟夫子如何回答之?[16]P89
答:我知言,我善養吾浩然之氣。
17.孟子:君子有哪三樂?[19]P89
答:(1)父母俱存,兄弟無故,一樂也。
(2)仰不愧於天,俯不作於人,二樂也。
(3)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,三樂也。
17.孟子:「君子之所以教者五」,是哪五者?[19]P90
答:有如時雨化者,有成德者,有達財者,有答問者,有私淑艾者。
17.依孟子所言:何謂善、信、美、聖、神?[l7.18]P90
答:可欲之謂善,有諸己之謂信,充實之謂美,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,大而化之之謂聖,聖而不可知之之謂神。
18大學云:生財有大道,條件如何(四項:),則財恆足矣[13.15.16.20]P82
答:生之者眾,食之者寡;爲之者疾,用之者舒。
18.大學之道在如何?[15]P79
答:在明明德,在親親,在新民,在止於至善。
19.述止於至善之精義為何?[17.18]P80
答:知止而后有定,定而后能靜,靜而后能安,安而后能慮,慮而后能得。是故君子無所不用其極。
20中庸言:天地之道者何也?[15.16]P83
答:博也,厚也,高也,明也,悠也,久也。
20.中庸:人一能之,己百之,人十能之,己千之,果能此道矣,如何?[13.20]P84
答:雖愚必明,雖柔必強。
20.《中庸》云:「好學近乎知,力行近乎仁,知恥近乎勇」,學到的五種方法為何?[17,l]P83
答:博學之,審問之,慎思之,明辨之,篤行之。
20.《中庸》云:「唯天下至誠,為能盡其性,能盡其性,則能_________。」[17.18]P85
答:則能盡人之性;能盡人之性,則能盡物之性,能盡物之性,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,可以贊天地之化育,則可以與天地參矣。
21.論語中,孔子憂心的四件事為何?[15]P76
答:德之不修、學之不講、聞義不能徙、不善不能改。
21.孔子說:大德者必能如何?[15.17,18,19]P87
答:必得其位,必得其祿,必得其名,必得其壽。
21.孔子的思想為入世的精神,以什麼為啟發仁心的起步?[15.16]P145
答:孝悌。
21.孔子說:為何道之不行?[16]P86
答:智者過之,愚者不及也。
21,孔子自述學道成德的過程為何?[17]P145
答:《論語.為政篇》子曰:「吾十有五而志於學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,五十而知天命,六十而耳順,七十而從心所欲,不踰矩。」
21.孔子以哪四教來教導學生?[17]P76
答:文、行、忠、信。
21.孔子曰:君子有三畏,請問是哪三畏?[17.18]P78
答:畏天命,畏大人,畏聖人之言。
21.孔子曰:君子有五美,所指為何?P79
答:惠而不費、勞而不怨、欲而不貪、泰而不驕、威而不猛。
22  《詩》云:「於戲!前王不忘。」__________,?此以沒世不忘也。[15.16.17]P80
答:君子賢其賢而親其親,小人樂其樂而利其利。
23  佛說三法印,其內容為何?[15.16.19]P91
答:諸行無常,諸法無我,涅槃寂靜。
23  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,是名為心,所以者何?[l5.16]P99
答:過去心不可得,現在心不可得,未來心不可得。
24,多寶佛塔以何因緣從地湧出?塔內是何佛尊?[15124]P106
答:(1)護持《妙法蓮華經》。(2)多寶如來。
24  燃身供養佛與《法華經》的是哪一位菩薩?[15]P108
答:藥王菩薩。
24.若諸菩薩於此普賢十種大願,隨順趣入,則能如何?[15]P111
答:則能熟一切眾生,則能隨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,則能成就圓滿普賢菩薩諸行願海。
24.主者既無,為見於空,所謂「三者」是指什麼?[15]P114
答:內觀其心,心無其心;外觀其形,形無其形;遠觀其物,物無其物。
24.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密多故,能如何?[16]P95
答: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
24、三代同堂,有何優點?[15]P152
答:(1)家有一老,如得一寶。(2)朝夕相處,便於盡孝。(3)共享天倫之樂。
25.三多四好從另一個角度看,就是什麼具體作法?[16]P25
答:正已成人,自覺覺他的具體作法。
25  請以四句愒答佛陀五時說法?[16,17,18]P92
答:華嚴最初三七日,阿含十二方等八,二十二年般若談,法華涅槃共八年。
26.為何佛說須菩提是人中最為第一?[16]P99
答:須菩提得無諍三昧。
26.何名一行三昧?[13.20]P105-----P65
答:於一切處,行住坐臥,純一直心不動道場,真成淨土,此名一行三昧。
26  何為自性五分法身香?[15.16]P104
答:戒香、定香、慧香、解脫香、解脫知見香。
26  何謂三清四正?[13,16.17.18.20]P61
答:三清:聖凡清、錢財清、男女清。
四正:心正、行正、言正、身正。
26  何謂六度波羅密?[17.18]P92
答:在施度貪慳,持戒度淫邪,忍辱度瞋恚。
精進度懈怠,禪定度散亂,智慧度愚痴。
26  何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?[5]P96
答:阿者,無也;耨多羅者,上也;三者,正也;藐者,等也;三者,正也;菩提者,覺也;就是無上正等正覺。
26.何為禪定?[16.20]P103
答:外離相為,內不亂為定。
26.何為般若行?[15.1]P102
答:於一切處所,一切時中,念念不愚,常行智慧,即般若行。
26  何為真正功德?[15]P103
答:見性是功,平等是德,念念無滯,常見本性真實妙用,名為功德。
27  發一崇德有哪些特色?[15]P28
答:(1)具有學界道場。        (2)集體領導,整體帶動的運作方式。
(3)忠義字班的行政體系。  (4)五年進修班之完整教育制度。
27  發一崇德年度精神指標,由活佛老師慈示,開始於哪一年?其內容如何?[16]P36
答:民國八十一年(西元一九九二年)
平安道場,一心不二,全力以赴,精誠團結,再造未來。
27  發一崇德道場第一、第二、第三發源地各為何?[叩〕P40
答:山東濟寧à天津à台灣。
28  道是真道,然而人都不信是為什麼?[15]
答:此事一在祖德,一在自己的根基。有緣者聞之不捨,無緣者強之不行。
29  《訓子十誡》:為後學、為前人各要如何?[15.17.18]P50
答:為後學敬前賢同心和氣;為前人提後進寬量心懷。
29.《訓子十誠》中所言「四貴」、「五盤」為何?[17.18]P46
答:四貴:仙、佛、神、聖。
五盤:天盤、地盤、人盤、山妖、水怪。
29.《訓子十誡》:今曉諭辦事人壇主領袖,各應當如何?[19]P48
答:發剛毅勤上加勤,設何法能渡得迷津登岸,用何法能催眾齊發真心。
30  上天如何成全人?[15]P134
答:必先困其所行,磷磨挫志,逆拂其身,困心衡慮,碌其形,百般鑄鎔也。
31.蓋聞先王之道,以什麼為本?聖人之教,以什麼為先?[15.16]
答:
32.超拔的類別有那幾種?[15]P143
答:超拔長輩曰超拔。超拔晚輩曰恩拔。超拔平輩日義拔。
33.鍾離大仙在未修行之前,曾遇東華真人傳授修道妙方,真人除授以口訣外,並開示修道人要做到哪三件事?[15]P148
答:(1)專心向學,除學道外,什麼事都不能去想。
(2)要有赤子之心純潔善良。
(3)要救度世上苦難的人。
34.李大仙慈悲說:修道有三忌。指的是州蠻呢?[20]P129
答:忌多嘴,忌多心,忌多事。
35.白陽弟子如何上生彌勒淨土,回到無極理天?[15.191P150
答:(1)精進行持六事法。  (2)感恩與懺悔。
(3)三寶修持。        (4)迴向願生彌勒淨土。
36  白陽修士,精進修持的動力來原是什麼?[16]P67
答:(1)對生命的熱誠。(2)對真理熱愛。(3)對一貫道修持法門肯定。
37.為學日益,接下編句?損之又損,露綴無為。[13.15.19.20]P118
答:為道日損。
38.載營魄抱一,能無離乎?專氣致柔,如何?滌除玄覽,能無疪乎?天門開闔,能無雌乎?[13.20]P118
答:能嬰兒呼。
39,持而盈之,不如其己,揣而銳之,不可長保,金玉漢堂,莫之能守,如何?自遺而咎?[13.20]P118
答:富貴而驕。
40,善行無什麼?善言無什麼?善數不用什麼?善閉無關楗而不可開,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。[13]P119
答:轍跡。瑕謫。籌策。
41.「講師應有的修辦理念」課程中,講師的主要責任為何?[13.14]
答:
41.「講師應有的修辦理念」課程中,講師應具備的主要條件偽何?[13]
答:
42  古云:道在聖傳修在己,請接下一句?[13]
答:
43.所謂十組運作,現行各道場各區之十組為何?[13]P30
答:道務、班務、文書、社教、社服、總務、服務、接待、炊事、大事紀。
44.參加進修班的好處?[13]
答:1.廣結善緣。  2.再教育。    3.淺移默化。  4.改過向善。
5.禮敬諸佛。  6.護持道場。  7.學修講辦行。
45一貫道第一、第二、第三發源地各爲何[13]P40
答:第一發源地:山東。第二發源地:天津。第三發源地:台灣。
46.外功分三種?[13.20]P136
答:財施、法施、無畏施。
47.做人的道理最要緊的是什麼?[16]P65
答:培養健全的人格。
48.談真錄:觀自在菩薩,觀的真意為何?[16.17.18]P57
答:觀也者,乃目隨神往,觀而不觀,不觀而觀之意。
49.誠者天之道,誠之者人之道也,誠者,如何?[16]P85
答:不勉而中,不思而得,從容中道,聖人也。
50.功德與福德有何不同?[16]P103
答:功德須自性內見,不是佈施供養之所求也。是以功德與福德別。
52,修道遇到不如意的事要如何去面對?[16]P126
答:要以感恩的心。
52.修真之士每有遭受魔難者,如能逆來順覓事是隨其境遇,一志不墾則能如何?[17.18]P52
答:一則可消累世之孽債,二則能復自性之靈明。
52  修道修心,慎獨二六間,如何做乃慎獨真功夫?[15.16]P154
答:慎心物於隱微,遏意惡於動機。
52.修道在日常生活之中,應以何為準則?[15]P140
答:以三天主考院長慈示「每日持戒生活為準則。
52  修道人修身四耍為何?[15.19]P129
52.修道必須保守前功,稍一步錯,前功盡棄。因此師尊曾有何慈語提醒?[18]
答:
53  一人無法成聖賢的原因是什麼?[16.19]P130
答:因為不肯去掉執著,知錯不改。
55  求道表文填寫時,求道人之填寫順序應如何?[16]P142
答:功德費多者寫在前頭,相同者寫在一起,並依乾坤童女之順序,由上至下,由右至左書寫。
56.延緩老衰,保持健康長壽的主要方法為何?[16]P155
答:適當持恆的運動、健康均衡的飲食、充足良好的睡眠。
57.我們應如何處世,始可謂「誠可感天,可感人」?[17.18.19]P19
答:以誠心帶人,以善意迎人,以和氣對人,以禮貌接人。
57.我們道有內功,這靜坐功夫,為什麼現在不講了呢?[18]P17
答:因為人生在苦海中,我們救人要緊。
58.民國廿九年春季大典,師尊再三懇求老母,請免爐會,老母有何指示?[19]P11
答:從此以後,以天地為鼎爐,不再立爐會。
58.民國八十二年國內各道場,齊步推動前人所提倡之何種行政領導原則?[17.18]P37
答:集體領導,整體帶動。十組運作。
59.「明明上帝」之全稱二十個字為何?[17]P42
答:明明上帝,無量清虛,至尊至聖,三界十方,萬靈真宰。
60.現今修道是入世中,行出世法,應該更為積極,故師尊勗勉我們甚麼?[17]P66
答:有事建功易,無事建功難。
61.舍利子本體有何特性?[17.18]P95
答:舍利子是諸法空相,不生不滅,不垢不淨,不增不減。
63.《光明的智慧》要了生死,一定要斷煩惱,煩惱是由甚麼而生?[17.18]P127
答:貪、瞋、痴。
63.光明智慧:怎樣才能夠平安,仙佛慈示為何?[17.18]P129
答:首先要從你的內心開始平起,心平的話,你的心自然安,你沒有私慾自然就心安。
64,壇主的意義與重要性為何?[17.18]P72
答:壇主是法船的舵手,是菩薩的化身,也是眾生歸根認  母的橋樑,肩負道務開展的重任,以及佛堂永續經營與傳承的關鍵角色。
65.《金剛經》佛告須菩提,善男子善女人,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,當生如何心?[17.18]P98
66,普賢菩薩以哪十種行願來成就圓滿殊勝功德?[17.18.19]〈請認寫出四種》P110
答:(1)禮敬諸佛(2)稱讚如來(3)廣修供養(4)懺悔業障(5)隨喜功德
(6)請轉法輪(7)請佛住世(8)常隨佛學(9)恆順眾生(10)普皆迴向。
67  請述說:入了道有甚麼效果?[19]P67
答:(1)指點玄關,智慧大開。  (2)誠心奉行,罪過可消。
(3)生時順當,躲劫避難。  (4)死後平安,脫去閻君之苦。
68.請簡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?[19]P99
答:菩薩不應住色聲香味觸法生心,應不住著在一處而顯出清淨本心。
69.世人終日求福,可超離生死否?[19]P100
答:世人生死事大,汝等終日只求福田,不求出離生死苦海,自性若迷,福何可救。
70  五濁惡世指的是哪五濁?[19]P106
答:見濁、命濁、劫濁、煩惱濁、眾生濁
74.在承上方面應存甚麼心?[19]P140
答:(1)對上當存感恩、報恩、尊敬之心。  (2)飲水思源,體貼關心。
(3)當惜福,上有前賢照顧乃大福氣。  (4)不怨天,不尤人。
75.超拔一層父母有何條件?[19]P143
答:(1)20人以上  (2)齊家求道
(3)本身清口茹素 (4)功德費為一般之十至一百倍以上
(5)須前人〈道場負責群代表〉許可。
76.請試列舉出顏回的四項德行?[19]P146
答:(1)不遷怒、不貳過  (2)得一善則拳拳服膺而弗失之
(3)其心三月不違仁  (4)克己復禮,非禮勿視、聽、言、動。
77  古人對於養生有三戒、三有·三去、三勿,其中有三有及三勿,所指為何?[19]P155
答:三有:飲食有節,起居有常,勞作有序。
三勿:勿九行,久行傷筋;勿久坐,久坐傷肉;勿久立,久立傷骨。
78.道傳萬國九州的奧秘與力量為何?[20]P73
答:(1)一貫道真傳是直指人心,見性成佛的最上法門。
(2)仙佛顯化,神人共辦。
(3)道真理真天命真的加持護佑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